可降解塑料是指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可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塑料。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2015-2020年商超塑料制品消耗量在600-700万吨,农用地膜使用量200万吨以上。但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重大的负担,大部分废弃的塑料制品大概需要几年的时间才可能完全降解消失,严峻环保形势下,传统塑料市场存在庞大的替代空间。
2020年1月16日,《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了禁塑时间表,要求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8月中旬前出台省级实施方案,确保2020年底如期完成阶段性目标。随着国内禁塑政策逐步出台、落地,生物可降解塑料迎替代机遇。
资料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数据显示,2012-2019年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由22万吨增长至52万吨,预计2025年国内对生物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可增至415.23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2020年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精确指出“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50%”。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快速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商快件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85%,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700万个;到2025年,商快件基本实现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
2020年9月我国实施《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农用薄膜”。
上述国家提出的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将促使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制品下游应用领域的渗透率提升,预计2025年我国外卖餐饮、快递和农用薄膜业可降解塑料渗透率分别将达30%、30%、14%,需求量分别达69.94万吨、101.37万吨、37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数据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数据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按原料分类,降解塑料可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有PLA、PHA和PBS等,石油基可降解材料有PBAT和PCL等。目前国内的PLA、PBAT已经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是市场使用的主力。
资料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PLA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绿色塑料,由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乳酸,作为制造聚乳酸原料的产业环节;聚乳酸中游环节主要承担以乳酸为原料提取丙交酯,以及丙交酯聚合形成纯聚乳酸后通过复合改性形成下游所需求的复合改性聚乳酸。PLA生产的基本工艺中的丙交酯环节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短期来看拥有丙交酯产能和技术的企业优势显著。国内现有PLA产能估计在31.5万吨左右。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是安徽丰原,为10万吨/年,占比32%;河南龙都天仁和江苏允友成生物均为5万吨/年,均占比16%。
数据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PBAT既有良好的延展性、断裂伸长、耐热性和抗冲击功能,又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大范围的应用于塑料包装薄膜、农用地膜等膜材料中。国内多家公司以及研究机构对PBAT材料来研究,提供了雄厚的技术上的支持,如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蓝山屯河公司、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目前国内PBAT总产能已达34.1万吨/年,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是蓝山屯河,为12.8万吨/年,占比37.5%;金发科技和珠海万通均为6万吨/年,均占比17.6%。
数据来源: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